
38 岁的陈女士拿着医院的检查报告,盯着 “十二指肠溃疡” 几个字,半天没缓过神。她从未想过,自己平时偶尔的胃痛、反酸,竟然已经发展成了溃疡。回忆起过去一年的生活,陈女士满是懊悔:“其实身体早给我发过好几次信号,是我总觉得‘小毛病不用管’,才拖到现在。”
陈女士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,加班是家常便饭。早上赶时间,她经常跳过早餐,随便抓块饼干就出门;中午要么点份重油重辣的外卖,要么忙得忘了吃;到了晚上,要是赶上赶方案,常常要熬到凌晨,饿极了就煮碗泡面或者啃个汉堡当宵夜。

大概从去年春天开始,陈女士偶尔会在两餐之间觉得肚子痛,尤其是下午四点多,或者凌晨被痛醒。“一开始我以为是饿狠了,吃片面包、喝杯热牛奶就能缓解,就没放在心上。” 她说,后来胃痛越来越频繁,还总觉得反酸,胸口烧得慌,有时候吃了东西也不消化,甚至有点恶心。但每次想去医院,都被 “手头项目没做完”“等忙完这阵再说” 的想法打断。
直到上个月,陈女士加班时突然胃痛得直不起腰,额头冒冷汗,同事赶紧送她去医院。做了检查后,医生告诉她,十二指肠已经出现明显溃疡,好在没有引发出血、穿孔等严重问题,但必须立刻调整生活习惯,配合治疗。
医生解释,十二指肠就像胃的 “下游搭档”,负责接收胃消化后的食物再进一步分解。如果长期饮食不规律,比如饿太久,胃里会一直分泌胃酸,这些胃酸没食物中和,就会流到十二指肠,反复刺激它的黏膜,时间长了就会形成 “小伤口”,也就是溃疡。像陈女士这样不吃早餐、常吃辛辣外卖、熬夜的习惯,都是在慢慢 “伤害” 十二指肠。

生活里很多人和陈女士一样,觉得 “偶尔胃痛不算事”,要么忍一忍,要么自己吃点止痛药。但医生提醒,十二指肠溃疡的早期信号很容易被忽视,这些信号不是 “小毛病”,而是肠胃在 “求救” 。倘若对溃疡长期置之不理,其状况极有可能愈发严重,甚至会引发出血、穿孔等症状。届时,治疗难度将大幅增加,过程也会更为棘手。
这 3 个不良习惯,最容易诱发十二指肠溃疡,看看你有没有:1、饮食 “乱”:饥一顿饱一顿、常吃辣油外卖、睡前吃宵夜,都会打乱肠胃节奏。比如不吃早餐,胃空了一整晚,早上没食物中和胃酸,胃酸就会持续刺激十二指肠;辛辣、油腻的食物还会加重肠胃负担,让黏膜更容易受损。
2、作息 “颠”:长期熬夜会让身体处于紧张状态,影响肠胃的血液供应,还会打乱消化液分泌时间。凌晨时分,本是肠胃休养生息之际,若此时仍令其“劳作”,长此以往,肠胃不堪重负,功能便会逐渐衰退。
3、信号 “忽”:把空腹胃痛、反酸当成 “饿了” 或 “吃坏了”,不及时检查。其实这些症状反复出现,就说明肠胃已经出问题了,越早干预,恢复越快。
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情况,别再硬扛,最好去做个检查:1、空腹时经常胃痛,比如两餐之间、早上起床后,吃点东西能缓解,但过一会儿又痛;
2、经常反酸、烧心,感觉胸口有烧灼感,尤其是吃完辛辣、甜食后更明显;
3、食欲下降,吃点东西就觉得胀,偶尔还会恶心、嗳气。
想要护好十二指肠,做好这 4 点很关键:1、三餐定时,别 “饿过头”:就算工作忙,也尽量提前准备好早餐,比如鸡蛋、牛奶、全麦面包,几分钟就能解决;午餐和晚餐少点辣油外卖,多吃蔬菜、瘦肉、杂粮。
2、少熬夜,给肠胃 “休息时间”:尽量在 11 点前睡觉,避免凌晨吃宵夜。如果加班晚了,也别吃太饱,喝碗粥、吃个馒头就好,别吃油腻、难消化的食物。
3、压力别 “堆着”:压力大时容易影响肠胃功能,每天抽 10 分钟散散步、听听音乐,或者和朋友聊聊天,缓解压力。
4、出现不适及时看:如果胃痛、反酸反复超过一周,别自己吃药,去医院做个检查(现在有无痛胃镜,不用害怕),早发现早治疗。

现在的陈女士,已经开始按时吃饭、早睡早起,配合治疗后,胃痛、反酸的症状慢慢消失了。她常说:“以前觉得年轻,身体扛得住,现在才知道,肠胃不会骗人,你怎么对待它,它就怎么反馈你。” 其实十二指肠溃疡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忽视身体的求救信号,把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希望大家都能多关注自己的肠胃,别等生病了才后悔。
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